公告版位

目前分類:鳥類攝影 (60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swallow-1800-1.jpg  

家燕(Hirundo rustica),是燕科燕屬的一種鳥類,分布於世界各大洲。家燕有著黑藍色的羽毛和長而分叉的尾巴,是一種很容易辨識雀形目鳥類。最近後陽台新生代燕子已離巢在練飛。三級管制居家期間除前陽台的猛禽,後陽台燕子更是熱鬧。小燕子本來在遮雨棚等餵食,後來直接飛到空中搶食。燕子飛行速度實在太快,拍了三天才記錄到一些燕子索食與飛行之美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7744-SharpenAI-focus-2.jpg  

陽台外面就是山,疫情期間不能出門,只能在陽台看看山邊的鳥兒們。鳳頭蒼鷹 Accipiter trivirgatus 科名:鷹科 俗名:臺灣鳳頭蒼鷹、鳳頭鷹、臺灣蒼鷲、鳳頭雀鷹、粉鳥鷹、打鳥鷹。中型鷹,體長約40~48公分,雌鳥體型明顯大於雄鳥。喙及爪彎曲且銳利,臉鼠灰色,頭後枕有短冠羽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aregrine falcon-168.jpg  

遊隼是台灣所有隼中體型最大、最壯碩的。俯衝時速可達300 km/hr左右,是目前鳥類中飛行速度最快的。有些戰鬥機、重機便以遊隼為名。遊隼以鳥類為主食,大從黃頭鷺、小到家燕都是遊隼狙擊的目標,而台灣有相當數量的家鴿或野鴿,也是常出現在遊隼菜單。赤翡翠是春秋過境很漂亮的過境鳥,以前拍攝記錄我以紅色法拉利/紅寶石來形容牠。之前有聽過遊隼吃赤翡翠,沒想到自已也遇見了。遠遠岩壁中,看到有如戰鬥機掛著紅色炸彈,很顯眼。遊隼在台灣繁殖愈來愈多,也意謂著除常見的留鳥外,許多過境鳥也許多不能倖免 (赤翡翠顏色太鮮豔更危險)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Ruddy Turnstone1800.jpg  

翻石鷸為台灣普遍的過境鳥,但是以春過境期較容易見到。. 牠們在台灣中南部以及金門、澎湖等離島都可以發現。. 平時喜歡棲息在潮間帶、河口沼澤或是礁石海岸等濕地環境,常常可以看見牠們成小群在灘地上走動,沿途並不斷地用嘴翻開石塊或貝殼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0364.jpg  

黦鷸又名紅腰杓鷸 學名: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. 形態: 體長60~66公分。. 喙長而向下彎曲,暗褐色,為所有涉禽中最長者,雌鳥喙長於雄鳥;虹膜暗褐色,腳暗藍灰色。許厝港溼地最近有稍微規劃與劃地讓水鳥覓食和休息,也沒以前的臭味了。黦鷸吃招潮蟹是先把牠大螯去掉,再吃身體 (頭一扭螃蟹大螯與身體就分開了), 觀查了二三次牠都是以這種方式處理螃蟹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1T3A8899_cr-SharpenAI-focus.jpg  

栗頭鶲鶯(學名: Phylloscopus castaniceps )為柳鶯科 柳鶯屬的鳥類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。 亞種 [編輯] 栗頭鶲鶯指名亞種(學名: Phylloscopus castaniceps castaniceps )。 在中國大陸,分布於西藏、雲南等地。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4128-DeNoiseAI-low-light.jpg  

蜂鷹. 蜂鷹被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之一,頭部小、頸部長為蜂鷹的重要判斷依據,羽色複雜多變,可分為多種色型。. 嘴爪彎曲銳利,取食多樣化的食物,尤其偏愛社會性蜂類 (虎頭蜂、胡蜂、馬蜂與蜜蜂等) 的蛹及巢片,也會捕食蛙類、蜥蜴、蛇與鳥類。清明連假最後一日在家休息追劇,天氣很好,在陽台拍到二隻蜂鷹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1T3A2271.jpg  

紅嘴椋鳥(學名: Acridotheres burmannicus ),又名葡萄胸椋鳥,為椋鳥科 八哥屬的鳥類。分布於緬甸、泰國、柬埔寨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,多見於熱帶開闊地次生林和灌木林中以及活動於河谷耕作區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。清明節回南部掃墓,順便到家附近衛武營公園走走,許多鳥都開始育雛了..這二種椋鳥都是外來種,在這公園已繁殖多年,另有許多斑馬鳩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crane-1.jpg  

東方白鸛(學名: Ciconia boyciana )是一種大型涉禽,屬於鸛科 鸛屬。與白鸛是近親,但比白鸛更大,體長1.29米,體重4.4千克,翼寬2.22米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0086-SharpenAI-focus.jpg  

黑面琵鷺 ( 學名 : Platalea minor ),又名 黑臉琵鷺 、 小琵鷺 、 黑面鷺 、 黑琵鷺 、 琵琶嘴鷺 ,俗稱 飯匙鳥 、 黑面勺嘴 ,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「 黑琵 」 。.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,與中國樂器中的 琵琶 極為相似,因而得名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9245-SharpenAI-stabilize.jpg  

藍腹鷴 英文名: Lophura swinhoii 描述: 雄鳥的頭部肉冠及顏臉裸出部分,為耀眼的血紅色,羽冠白色,頭部其他部分黑色。後頸、上背及尾羽中央特長1對為潔白色,下背、腰、尾上覆羽及其他尾羽為黑色,但羽緣深藍色形成鱗紋。藍腹鷴在發情時,臉部紅色冠會充血,另有像殭屍的求偶舞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1819-1.jpg  

猛禽一直是很喜歡拍攝的題材,關渡平原冬天常有許多猛禽渡冬。其中有我想拍還沒拍的的北雀鷹。星期六早上天氣好,到關渡平原放空。曬曬太陽,記錄到6種猛禽。東方澤鵟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9877-SharpenAI-focus-DeNoiseAI-low-light.jpg  

灰面鵟鷹 Butastur indicus 科名:鷹科 英名:Gray-faced Buzzard 其他中名:灰面鷲、山後鳥、國慶鳥、清明鳥、掃墓鳥、南路鷹、灰面鷂 保育等級:珍貴稀有 形態特徵: 灰面鵟鷹為中型鷹,身體呈黑褐色,頰灰色,眉與喉部為白色,喉中間有一條黑色的縱斑。初四回到台北,沒出門在陽台拍大冠鷲,意外拍到灰面鷲,不知是開始北返或渡冬的個體?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28A8440.jpg   

別名:台灣八哥、(閩語)駕鴒、(古代名)鸜鵒、八八兒、. 目名:雀形目(ORDER PASSERIFORMES). 科名:八哥科(FAMILY STURNIDAE).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:特有亞種. 生息狀態:普遍留鳥. 特徵描述:中型陸鳥,體長約26公分,翼長約13公分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9266-SharpenAI-focus_cr.jpg  

遊隼(學名:Falco peregrinus),是隼屬中較大的一種,又名花梨隼、壓虎,是一種晝行性中型猛禽。分布範圍從北極苔原到熱帶。除了酷寒極地、非常高的山、大多數熱帶雨林外,幾乎存在地球任何角落;唯一例外是紐西蘭。遊隼飛行速度很快,俯衝時速可達每小時389公里,是世界上飛得第一快的鳥類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8116-SharpenAI-focus-DeNoiseAI-denoise.jpg  

紅隼 Falco tinnunculus 科名:隼科 保育等級:II珍貴稀有 形態特徵: 雄鳥頭部與尾羽為灰色,覆羽、背羽為粟紅色,且佈有黑斑。腹部為橙黃色且佈縱斑。雌鳥大致為灰褐色,胸腹白色有褐色斑。 生物習性: 冬候鳥。小型猛禽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0869247261_a87634820a_o_cr(001).jpg  

大鵟 Buteo hemilasius  身長:56~67 cm. 翼展:143~161 cm. 大鵟是台灣3種鵟屬中體型最大的,大小約跟蛇鵰差不多。. 大鵟翼窗相當明顯,末幾根初級飛羽基部幾乎是沒有斑紋的,是其重要的辨識特徵。這陣子各地都有大鵟紀錄, 田寮洋離家約一小時車程 不算遠 剛好周末去紀錄一下. 牠非常怕人,幾百公尺遠看到人接近就飛走了。天氣不好,快12點收好砲準備回家,突然看牠從對山飛過來。急急忙忙架起來拍了一些,總算留下2-3張清楚的影像 (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; 差一分鐘如沒收砲可拍更多姿態的)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5504-1.jpg  

斑頭雁(學名: Anser indicus ),又名白頭雁、黑紋頭雁,是雁鴨科 雁屬的鳥類,屬於全面遷徙的候鳥,夏季在亞洲中東部繁殖,入冬則飛越喜馬拉雅山脈,遷抵南亞、緬甸與中國華南,途中飛經的海拔高度可達8800公尺,在鳥類中名列前茅. 星期五早上六點前到, 天未亮,鳥在水中休息. 隨光線出來, 色溫好漂亮, 不知不覺就拍了好幾千張.. 鳥/光線/空氣品質都非常好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6015-s.jpg  

根據相關資料,斑頭雁屬於全面遷徙的候鳥,夏季在亞洲中東地區繁殖,入冬飛越喜馬拉雅山,遷抵南亞等地,途中飛經的海拔高度可達8800公尺。斑頭雁身長68至78公分,體重2至3公斤。宜蘭來了8隻罕見的斑頭雁,忍了一天,星期五早上保握變天前的色溫衝去記錄一下。和朋友寒暄時看到一隻飛起來,幸運的記錄到1-2秒飛行版。其他一群的再來慢慢修圖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T3A1240.jpg  

灰瓣足鷸(學名: Phalaropus fulicarius )又名灰瓣蹼鷸,為鷸科 瓣足鷸屬的鳥類。在中國大陸,分佈於新疆、黑龍江、天津、上海等地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加拿大。新竹來了一隻親民的灰瓣足鷸,趁天氣好去記錄牠一下。雖然天氣冷但有陽光,拍到不少牠的美照。

文章標籤

史都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