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澤鵟(學名:Circus spilonotus),又名澤鵟、白腹鷂、東方澤鷂,為鷹科鷂屬的鳥類,分布於中國南方、台灣、韓國、日本南部、印度東北部、孟加拉國和東南亞各國。多棲息於沼澤中的蘆葦叢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亞洲。帶老婆回宜蘭娘家,有空都會到蘭陽溪口走走。
東方澤鵟(學名:Circus spilonotus),又名澤鵟、白腹鷂、東方澤鷂,為鷹科鷂屬的鳥類,分布於中國南方、台灣、韓國、日本南部、印度東北部、孟加拉國和東南亞各國。多棲息於沼澤中的蘆葦叢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亞洲。帶老婆回宜蘭娘家,有空都會到蘭陽溪口走走。
好陣子沒拍鳥了,這次趁帶老婆回娘家到附近鳥點走走 放空一下。澤鵟們也來了,慢慢開始熱鬧起來。東方澤鵟(學名:Circus spilonotus),又名澤鵟、白腹鷂、東方澤鷂,為鷹科鷂屬的鳥類,分布於中國南方、台灣、韓國、日本南部、印度東北部、孟加拉國和東南亞各國。多棲息於沼澤中的蘆葦叢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亞洲。
蒼燕鷗 英名:Black-naped Tern 學名:Sterna sumatrana 別名:黑枕燕鷗 目名:鷸形目(CHARADRIIFORMES) 科名:鷗科(LARIDAE)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
什麼魚又香又甜,吸引這多饕客前來吃到飽? 香魚(Sweet fish) 字義看又甜又香,難怪這麼多人和鳥都愛吃。牠分布於中國大陸、臺灣、韓國、日本,為溫水性中小型淡水魚類。之前看國家地理頻道, 棕熊趁鮭魚迴遊上游產卵, 在中途等牠們逆游跳上瀑布口直接張嘴接魚。沒想到鳥也有這種天賦,發現香魚也會迴遊,綠簑鷺等鳥就在小瀑布口等牠們跳上來,直接啄來吃。
黃鸝科 Oriolus chinensis 俗名:黃鶯、高麗黃鳥、青鳥、金鶯、黑枕黃鸝 形態特徵:黃鸝體長約26cm,雄鳥全身大致呈鮮亮的黃色,兩翅及尾羽有黑色斑紋,其嘴呈紅色,過眼線為粗大的黑色,延伸至頭後方呈環狀;雌鳥形態大致與雄鳥相似,但過眼線較細,且體色略帶綠色。
黑腹燕鷗 英名:Whiskered Tern 學名:Chlidonias hybrida 別名:鬚浮鷗 目名:鴴形目(ORDER CHARADRIIFORMES) 科名:鷗科(FAMILY LARIDAE)小型水鳥,體長29~30cm。. 夏羽頭頂從前額到枕,包括冠羽輝黑色。. 前額基部有時綴有白色。. 背、肩、翅上覆羽灰色;腰、尾上覆羽和尾淡灰色。
今年酋長岩的遊隼幼鳥成功離巢了三隻 (龍洞的不幸都夭折了),趁幼鳥尚在學飛行捕食時再去記錄一下。看著牠們與父母親飛行非常過癮。遊隼(學名:Falco peregrinus),是隼屬中較大的一種,又名花梨隼、壓虎,是一種晝行性中型猛禽。分佈範圍從北極苔原到熱帶。除了酷寒極地、非常高的山、大多數熱帶雨林外,幾乎存在地球任何角落;唯一例外是紐西蘭。遊隼飛行速度很快,俯衝時速可達每小時389公里,是世界上飛得第一快的鳥類,水平飛行速度很慢,通常時速為50至100公里,這種時候牠們就經常狩獵失敗。
遊隼(學名:Falco peregrinus),是隼屬中較大的一種,又名花梨隼、壓虎,是一種晝行性中型猛禽。分佈範圍從北極苔原到熱帶。除了酷寒極地、非常高的山、大多數熱帶雨林外,幾乎存在地球任何角落;唯一例外是新西蘭。遊隼飛行速度很快,俯衝時速可達每小時389公里,是世界上飛得第一快的鳥類。
大冠鷲(學名:Spilornis cheela),又名冠蛇鵰、羽冠蛇鵰、鳳頭蛇鵰,是一種中大型猛禽,是鷹科蛇鵰屬的成員。大冠鷲分佈很廣,在東亞、南亞、東南亞都有發現,從喜馬拉雅山到印度和斯里蘭卡到中國南方和台灣及中南半島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,築巢在森林近水邊的樹冠,鳥巢以樹枝條構成,且一巢只生一個蛋。
紅嘴鷗(學名:Larus ridibundus):俗稱“水鴿子”,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,體長37-43厘米,翼展94-105厘米,體重225-350克,壽命32年。 嘴和腳皆呈紅色,身體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. 今年春過境很精彩,不僅有少見的棕頭鷗,台南竟然有黑嘴端鳳頭燕鷗與白嘴端鳳頭燕鷗一起出現。但沒想到跑一趟,三種都沒見到。只能拍拍紅嘴鷗。
週六早上買好早餐給家人,想說到關渡大排曬曬太陽。剛好許多朋友也到那拍照,聊聊天按按快門,吹吹風很舒服。琵嘴鴨 & 灰澤鵟 (母) - 灰澤鵟飛過一定會引起許多水鳥騷動,牠常低飛不知從那再冒出,十分緊張。
黑翅鳶 Elanus caeruleus 身長:31~37 cm 翼展:77~92 cm 早年要看黑翅鳶得到金門,然而自2001年在雲林記錄到繁殖成功後,自此黑翅鳶在台灣開始有拓展族群的趨勢,直至目前大部分的縣市都可看到黑翅鳶的蹤跡。(來源: 維基百科/台灣猛禽學會)。最近有黑翅鳶育雛,一直想拍牠們空中接食的畫面,沒想到終於拍到了。爸比交出我的"鼠條"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