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已經記不太起來第一次到野柳是什麼時候 - 小時候爸爸員工旅遊或在校的畢業旅行(那時住南部)? 來北部唸書工作後,來野柳都是拍鳥,對這歷史的地標只是不經意望了一下,並不會停留。
上次看新聞報導說女王頭脖子隨風化與海水侵蝕,已經瘦一大圈了。因此想說拍鳥時順道去拍一下。早上早點去遊客較少,不用排隊,可輕鬆的拍照。
長長的爬坡道是鳥人害怕的體能訓練課程, 但稀有漂亮的過境鳥卻是大家夢寐以求的目標。只要扛著近20Kg器材,北中南步道走上一圈要瘦一二公斤非常容易的事。
原本以為鋒面來了,會有好鳥況,但卻喝了一碗 ”小貢丸湯”。除了下面這隻尚乖的歐亞雲雀外,寬嘴鶲/黃眉柳鶯都非常遠。
歐亞雲雀
英文:Eurasian Skylark 拉丁名:Alauda arvensis 百靈科
本種廣泛繁殖於歐亞兩地,冬季南遷移徒至非洲、阿拉伯、印度、台灣、菲律賓,南達新幾內亞等地。
藍磯鶇 – 野柳迎賓鳥
因今天只帶300mm F2.8出門,故拍小小隻。裁切後仍有不錯的畫質。
白腹鰹鳥 - 近中午和Donald出去吃飯時來送行的。今年白腹鰹鳥來的不多,去年倒是非常多
去年和阿木與小余在基隆港拍的
遊客在這邊留下快樂的回憶
下午去金山清水晃晃但沒什鳥況,到是看到河口有一群夜鷺。以前就聽說這邊最多一次有上百隻。希望下次來能見到盛況。
黃小鷺 - 曲終人散
隔天早上到關渡附近逛逛,紅極一時的黃小鷺聖地,現早以曲終人散。換上不同的冬衣,殘破的舞台,牠仍四處找吻仔魚維生。
羽色完全溶入環境,不動是看不到牠的。老朋友 -李老伯/解先生等人仍固定在那拍牠。小白和牠是死對黨,搶魚吃
期待明年換上新裝,新舞台,觀眾再度回籠。夏天時候的牠